EN
SCROLL MORE

全国农村电商发展成就、现状特点、问题与对策建议

时间: 2024-06-04 22:23:32 |   作者: 行业资讯

  2021年7月30日,习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这一重要指示,为农村电商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为此,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对全国农村电商发展成就、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监测分析,并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经历20多年的持续创新发展,我国慢慢的变成了世界第一大农村电子商务国,近年来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两位数的上涨的速度,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效。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农村电商凭借线上化、非接触、供需快速匹配、产销高效衔接等优势,在稳产保供、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凸显。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电商在脱贫县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

  农村电商成为活跃城乡市场的重要渠道。2021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7520.5亿元,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3.8%,比上年增长了3.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通过电商更看重个性化、品牌化、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城镇居民通过电商选择全国各地特色优质农产品,减少交易环节,同时不受地域、时间限制,方便快捷。2020年,我国电商物流农村业务量指数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均高于电商物流指数。农村电商促进了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开辟出了一条方便、快捷,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的重要渠道。

  农村电商成为发展农村数字化的经济的突破口。电子商务从流通端切入,逐步向农业产业链上游延伸,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推进农产品在生产、组织、管理、加工、流通、储运、销售、营销、品牌、服务等环节互联网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节本增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同比增长19%,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形成了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妇女四支创业队伍;1900多万返乡留乡人员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据统计,返乡入乡创业项目中,55%运用信息技术,开办网店、直播直销、无接触配送等,打造了“网红产品”;85%以上属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类型,广泛涵盖产加销服、农文旅教等领域。

  农村电商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农产品保供影响的超常规武器。农村电商极大增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促进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特别是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稳产保供发挥了独特作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20年全国832个脱贫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406.6亿元,同比增长43.5%。《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三年报》显示,从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832个国家级脱贫县共在阿里平台销售商品超2700亿元。2020年,拼多多农产品订单的年成交额超过2700亿元,同比涨超100%。疫情期间,农业农村部组织3场农产品产销对接视频会商活动网络签约销售金额达6.9亿元;一亩田搭建“保供稳价安心平台”销售农产品超10.3亿元;拼多多上线“抗疫开拼、爱心助农”专区,覆盖全国近400个农产区、23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帮助贫穷的地方和部分农产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电子商务已成为许多家庭购买农副产品的日常方式,疫情重塑了城镇和乡村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服务线上化、产品线上化的“宅经济”需求持续增长,电子商务成为激活县域消费潜力的重要引擎。

  农村电商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引擎。农村电商充分的发挥产销高效对接、供需精准匹配、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以及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持续活跃等优势,在服务新发展格局建设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农业农村网络零售激活国内大循环,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农业农村网络零售市场为推动消费增长、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了有效支撑。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生鲜电商、跨境电子商务、订单农业、众筹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蒸蒸日上,为拉动农产品上行、促进乡村消费升级、扩大农民就业、带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电商脱贫长效机制建设等提供了坚实保障。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2020年全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总额达63.4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加快释放“双循环”连接纽带价值,凸显了巨大活力。依托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满足了我国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依托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李子柒、大益茶、三只松鼠等知名农食电商品牌加快“走出去”,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分工,加快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

  近年来,随信息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相关重大政策、重点项目的推动下,农村电商不停地改进革新。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东中西部全面发展。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区域情况去看,2020年,华东地区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481.7亿元,占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比重为42.2%,排名第一。从增速来看,东北地区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最快,同比增长69.8%。近年来,“网红经济”在东北地区迅速崛起,带动了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并不断与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县域经济等创新融合,为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在华东、华中、东北、西北等地区,均出现了县域网络零售额正增长、零售量负增长的情况,标志着这些地区网络零售的客单价实现较高增长,居民网络消费水准不断提升。

  电商瓶颈不断突破。2020年,全国共建成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12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3.7万个,物流集中,逐步降低了快递成本。全国在基本实现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的基础上,将快递直投到村比例提升至超过50%。农村地区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量超过300亿件。农村地区邮政快递业务量比重达36%,比2019年提高12个百分点,进一步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2020年消费者对于生鲜到家需求急速增长,前置仓、店仓一体化、社区拼团、门店到家、冷柜自提等新型运营模式发展形态趋势良好,冷链物流体系加强完善,生鲜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监测,县域生鲜电商网络零售额为519.72亿元,同比增速24.5%。其中,动物类生鲜网络零售额为274.45亿元,同比增速43.5%;植物类生鲜网络零售额为245.27亿元,同比增速8.4%。

  品牌效应持续彰显。数字消费深刻改变了商业模式及消费生态,为农业品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面对快速地增长、潜力无穷的网络市场,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农业品牌打造与价值提升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阿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阿里平台300个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交易总额超过41亿元,交易总单数首次突破5000万单,花了钱的人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复购率高于25%,农业品牌消费者忠诚度不断的提高。在电商驱动下,运用新媒体的营销,打造了褚橙、阳澄湖大闸蟹、海南火山荔枝、东港草莓、秭归脐橙、湖北小龙虾等一大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创新了品牌营销渠道,提升了农产品的溢价能力。

  新型电商落地乡间田头。数字技术向三农领域逐步渗透、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发展,推动县域农村电商迭代创新提速,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社区团购、农旅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在县域掀起热潮,手机变成了“新农具”,数据变成了“新农资”,直播变成了“新农活”。习点赞“小木耳大产业”的柞水木耳,让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县,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2020年,依托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金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万元。慢慢的变多的农民利用互联网直播、短视频平台等开展电商销售,为自家农副产品、文旅产品、原生态风光等“代言”,涌现了一批网红新农人。快手《2020年快手三农生态报告》显示,2020年三农创作者电商成交单数超过5000万,快手三农电商用户比2019年增长330%。

  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快递业发展。此后6年多时间,农村电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需引起格外的重视。

  电商政策协同性不足。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电商,相关部委也从不同角度出台政策措施全力发展农村电商,但由于各部门横向沟通和配合动力不足,尚未建立围绕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部门协调机制,政出多门,资金重复投入,造成人力、财力等资源浪费,降低了政策支持效果。之前电商扶贫以公益性为主,相关电商扶贫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补贴为主,市场化程度不足,难以持续运营,电商扶贫体系面临可持续性挑战。受限于农村电商轻资产模式,中小微电商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电商金融服务尤其是适合中小微公司发展的电商金融服务亟待创新。

  电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随国家一系列电商产业政策出台以及头部电商企业加快布局县域电商建设,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城镇和乡村居民充分享受到电商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同时,因产品质量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慢慢的变成为当前县域电商发展的明显问题。在下行方面,农村地区市场供应链条长、流通成本高,加之农村消费者辨别能力差、维权意识薄弱,导致农村劣货、假货问题久治不愈,特别是近年来,个别头部企业、微商、团购、社交电商为获得错位竞争优势,主打低端商品,以廉价商品和假冒伪劣产品等手段迅速抢占农村市场,产生了“劣币驱良币”的不良影响。在上行方面,都会存在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地域品牌影响力弱、深加工发展滞后明显等问题,产品形态大多以初级农产品为主,且农民品控能力弱,没形成农产品标准,农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

  电商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电商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电商发展的最大短板。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5.9%,仍低于城镇的79.8%,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明显,虽然省市县乡基本实现了相互连通,但信息传输在进村入户环节出现“梗阻”的情况任旧存在,尤其是在移动网络时代,5G在农村的覆盖仍然任重道远。农村物流体系末端服务能力不够,降低了电商产品的品质,增加了电商产品的物流配送成本,出现农产品“难以出村”、工业品“难以进村”的双重困境。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电商,还未形成稳定的冷链运输、冷冻仓储、冷链配送体系,因而极大地阻碍农村电商规模性发展和突破。

  农业电商专业人才短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滞后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的因素。受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电商人才引进难度大并且流失率高,专业人才缺口大,呈现出“难培、难引、难留”现象。据《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农村电商人才缺口预计为217万人,2025年将进一步增至350万人。农村电商培训内容和方式有待加强,目前针对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形式单一,实践课程少,跟踪辅导少,内容有限且不成体系,没有对产品策划、运营推广、美工设计、数据分析、客户维护、物流仓储等进行系统性培训。

  在迈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议。

  完善强化扶持政策。一是培育农业农村产业新业态,推动电子商务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推动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生鲜电商等业态健康发展。二是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利用电子商务大数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探索电子商务平台数据有序开放共享机制,充分的利用电商大数据,将大数据与农业生产进一步融合,借助消费端积累的大量消费者数据,让农业生产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确定种植、生产的品种和方式,与市场建立持续、稳定的新型供需关系,赋能订单农业、定制农业、众筹农业、预售农业等创新发展,推动电商大数据与农业管理深层次地融合,促进数据要素高水平开发利用,从而使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协同。四是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深入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发展统仓共配模式,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乡村末端物流线路共享,实现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双向流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深入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二是鼓励支持把直播间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纳入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以直播间建设为抓手,引导新零售、在线旅游、在线教育、休闲娱乐等业态在农村落地,完善农村互联网生态,充分释放农村地区发展的潜在能力。三是在东中西部建立一批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基地,着力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核心问题。四是以政府引导的方式,建设中国农业品牌与营销服务平台,做好农业品牌培育塑造、营销服务和监管保护,发挥农业农村部门牵线搭桥的作用,帮助市场主体对接电子商务平台,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优质优价,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专题培训举办力度,通过培训改变农村地区专业人才缺失现状,促进资源对接、规模发展和协同进步。二是加强专业性电商服务组织建设,强化电商人才教育培训,鼓励各个地区建设专业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培养熟悉农业以及愿意扎根农村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型人才。三是培育专业团队,加强实操指导,开展线下线上融合、多层次、多梯度的网络运营、美工、推广等业务指导培训。四是加大线上线下新媒体人才培训力度,培养“村红”和“农民带货主播”,让群众加深对电商的认识和理解,成为能够有效提供市场信息的供给者和有效利用市场信息需求的农业生产者、创作者、传播者,引导更大范围的创业创新。

  推动形成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生态。一是在部委层面建立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协同推进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以现有工程建设项目为抓手,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发挥与市场投入的协同互补效应,建立健全更加长效的政企利益联结机制,合力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支撑保障能力,引导农村电商规范、健康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二是加快转变农村电商发展思路和政策支持重点,进一步发挥市场力量打造农村电商服务新机制,注重由单纯的政府推动向“政府+市场”驱动转变。强化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培育,加大对扎根农村、服务当地百姓的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好连接电商市场与农村需求的“连接器”和“赋能者”,带动农村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发农村电商创新创业活力。三是积极推动农村电商数据资源整合,探索部、省两级的农村电商大数据中心建设,全方面提升数据传输、存储、运算、分析能力,实现与市场数据的协同共享,支持电子商务相关企业开发数据产品,拓展数据资源在农村电商全业务场景中的应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CopyRight 爱游戏app手机版下载|爱游戏体育 版权所有